健康信息网

汽车人气排行榜(请记住中国品牌的位置,到年底将会有大变化)

汽车人气排行榜(请记住中国品牌的位置,到年底将会有大变化)

近日,全球汽车产业平台Marklines发布《2023 年全球车企上半年销量报告》,来自中国的比亚迪集团以半年125万辆的全球销量位居第十位,这也是有史以来中国汽车品牌第一次杀进了全球销量前十。
但在比亚迪完成这一历史性成就、首次代表中国汽车杀进全球前十的同时,如果把目光稍微放“远”一些,你会猛然发现——原来我们的自主品牌,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发展到了这样的高度。
我们根据各企业官方数据,整理出2023年上半年全球销量前20的车企,中国品牌占据了其中近1/3的席位,一共有6家车企上榜,分别是比亚迪、吉利、长安、上汽、奇瑞,以及长城,这六家车企一起交出了538万台的销量。可以说,中国车——或者说华系车,已经成为了仅次于德系车、日系车与美系车的“第四极”。
更重要的是,在这份半年财报中中国品牌的增长率:比亚迪同比增长率接近100%,吉利增长近90%,奇瑞增长超过三成,长安也录得两位数的高速增长。此外,乘联会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车市报告,中国品牌在本土上取得了历史性的53%市场占有率,以及7、8月份不断攀升汽车销量,可以预见:今年下半年,还会有更多的中国品牌的身影出现在这份榜单上!
我们之所以能说中国品牌在世界排名会往前走,不止于国内销量走强,更在说中国品牌出海已初步完成布局,正在提速扩大规模。根据海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已经超过234万台,增长率高达76.9%!这也让中国的汽车出口数量超越日本,登顶世界第一!而且,绝对数量上遥遥领先。
其中,上汽集团出口量超过53万台,其中过半的出口目的地是欧洲;奇瑞则实现了近40万台的出口销量;而刚刚开启出海进程的比亚迪虽然现阶段只有8万台的出口数据,但在新西兰、泰国、新加坡等地区已经实现了纯电车销量冠军,在欧洲、日本等发达地区也完成了布局,未来的表现值得期待。
中国品牌出口销量如何做到逆袭的?实际上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,而是全行业、乃至整个中国工业体系的完善、发展的结晶。众所周知,中国目前拥有全世界最好的物流基础、稳定的能源供应,就汽车而言,中国拥有最完善的新能源车产业链,开发一台全新车的速度已经被压缩到了2年左右的时间,相比德日在传统燃油车时代的5年,节奏上更快,在智能化和电动化实力上也更强。
这直接带来了两个好处。第一个就是相同性能、电量的情况下成本低得多,在中国制造一台ID.3可以卖到12万起还能赚钱,同样的一台车,在欧洲制造要卖到4万欧元,折合人民币32万起。
第二个是更多尖端技术被应用到经济型车上,大家都知道800V高压平台好,德国人早早地应用到Tycan上,实现了高性能、超快充和低电耗,但售价要100万以上,而中国人现在把它搭载到小鹏G6上,售价20.99万元起。而且中国品牌率先量产出了续航超过1千公里的纯电动量产车,虽然目前成本还是比较高,但能够在车重、空间利用率和驾驶体验之间拿捏好平衡,实现这一目标,已经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。
除此之外,在智能驾驶辅助上,小鹏、华为、理想和智己在内多家企业,已经将应对大城市复杂路况的城区NOA推送上车,更有多家企业承诺年底全国或超50个城市开放城区NOA。而海外车企,目前最“先进”的,当属奔驰,在德国高速和北美仅加州开放所谓的L3,仅限高速和好天气使用。
在智能车机结合各种生活场景这一领域,中国车企可谓是百花齐放,用户可以在车里或者车外动动嘴皮子就完成一系列操作,在海车车企那里是闻所未闻。就拿今年的慕尼黑车展来说,奔驰、宝马展出的全新电动化概念车,还不如中国品牌拿去的量产车有看点。
在慕尼黑车展完成首发亮相的阿维塔12,基于全域800V平台开发,拥有双电机425kW的强大动力输出,将配备电子流媒体后视镜、鸿蒙4.0座舱、前排双零重力座椅等技术。反观宝马Vision Neue Klasse概念车,各方面的性能和智能化能力相仿,需要到2025年才能量产,届时,恐怕中国品牌的下一代产品也已经在量产的路上了。
虽然很多人还不相信,甚至有人在唱反调,说中国品牌虽然在海外赚足吆喝,展台人气爆棚,但实际销量一般般,出口数据报50万台,实际销量还不足25万台。但事实是,没有人会花成千上万元的成本把车运到海外去存放,海外车商也不可能帮你押这么多库存,毕竟汽车的库存成本也是很高的。
OK,我们不看展台人气,我们来看看外媒都是怎么评价中国汽车的好了。首先,继日媒拆了一台海豹,并把拆解过程出成书卖出4.5万人民币/本的天价之后,瑞银不服,他们也跑去拆了一台比亚迪海豹,报告显示比亚迪海豹国产化率高达75%,且整车的成本也有了明显下调,和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特斯拉Model 3相比,低了至少15%,比欧洲现有汽车更有 30% 的价格优势。最终这家权威机构联合众多电动车专家给出的结论是“足以颠覆全球车企的成本力量”。

比亚迪在欧洲还得到过很多主流媒体的赞赏,在安全性、驾驶和智能体验上都受到过好评,在这里我们就不一一例举了。别搞得好像中国品牌只有比亚迪一样,事实上蔚来、名爵在欧洲也深得好评,在性能、行驶品质、操控性上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,同时在智能化上刷新他们的认知,而且蔚来的车在他们眼中和BBA就是竞争对手。
得益于李厂长在微博上的爆料,很多人已经知道,目前还没有打开官方出口渠道的理想,通过平行出口方式流向国外,在俄罗斯一台L9要卖到100万元人民币,在中亚地区一台L7要卖到50万元以上,在非洲地区富豪们愿意花100万人民币收一台理想L7。虽然价格是唯一的评价标准,但也能证明海外消费者对中国新能源车的认可。
咱们的出口大户们,上汽集团旗下名爵,凭借多年的经营和MG 4这台车,7月份在欧洲实现了单月销量超特斯拉的成绩,在过去8个月里,MG4 EV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销售出近5万辆。
中国新能源车的领先,还不止于车端技术、量产速度和成本优势,更在于基建。中国基建狂魔的称号可不是白给的,除了在本土已建成全球规模最为庞大的充电桩数量(超过660万台)以外,中国充电桩企业正在全面谋求走出去,以技术和经验争取海外充电桩市场的订单。在东南亚、巴西、墨西哥、智利等地区都有中国企业的身影。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将从产品到基建,逐步提速渗透到全球各个国家与地区,形成“华系”影响力。
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近几年一直强调一个观点:“相信未来10年 中国一定会诞生世界级的汽车品牌”,正是基于中国品牌实力与海外影响力双向增长判断而来。从今天中国品牌的进步来看,或许用不了10年,中国的世界级汽车品牌就会诞生出来。当然,在这期间,中国汽车工业还是要保持快速的进化能力,以及充分的竞争精神,面对欧美的警惕与阻挠,中国品牌要走出去,还有很多硬仗要打。  
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
发表列表
请登录后评论...
游客 游客
此处应有掌声~
评论列表
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